(中国晨报头条讯 记者 钟国诚 通讯员 易志伟张燕)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王港乡高沙村,58岁的村医叶永红是乡亲们最信赖的“健康依靠”。1967年1月出生的他,自1987年20岁取得乡村医生证书后,便扎根家乡开办诊所,让村民告别了“看病远、求医难”的困境。为困难户老范诊治时,他许下“只要我在村里待一天,就给你看一天病”的诺言,这一守便是38年。38年间,他精心照料老范,累计诊治近10万人次,用坚守诠释基层医者的责任担当,以仁心书写护民健康的温情故事,“瓷都好人”的称号在当地广为流传。

承师医德 矢志行医立诺言
叶永红的从医之路,始于年少时的求医经历与师父的言传身教。他自幼体弱多病,家人常带他前往乡卫生院,求助于医术精湛、深受乡邻信赖的赤脚医生肖大夫。几次在肖大夫的救治下重获健康,加之目睹老大夫在物资匮乏的清贫年代,总想方设法为困难村民减免医药费的善举,“学医救人、服务乡邻”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扎根。
16岁那年,叶永红郑重向肖大夫拜师学艺。起初,肖大夫不愿收徒,郑重告诫他:“行医这条路艰辛且清贫,若想发财致富,切莫踏入这行。学医的本质,是为老百姓办实事、解病痛。”这番话不仅没有动摇叶永红的决心,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从医信念。他对着师父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,用最质朴的方式立下“学医为民”的誓言。
踏上从医之路后,叶永红双线并行提升能力:一边紧跟师父左右,在临床实践中潜心钻研中医药技艺,学习望闻问切、药材辨识与药方调配;一边经人推荐,进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为期四年的在职教育,系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1987年,取得乡村医生证书的他毅然返乡,在村里开办起诊所。开诊不久,他便遇到了困难户老范——老范因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,叠加高血压等病症,又因家境贫寒、乡村医疗条件有限,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,已无法正常行走。看着老范破旧的衣衫和被病痛折磨的模样,叶永红内心深受触动,当场许下“只要我在村里待一天,就给你看一天病”的承诺。这份承诺,不仅是对老范的郑重约定,更是他对全体村民的责任担当。

扎根乡野 信守承诺践初心
38年来,叶永红始终践行诺言,成为村民口中随叫随到的“健康守门人”。他不仅日复一日照料老范的健康,及时解决村民头疼脑热的小毛病,更长期守护多位失能老人,成功帮助他们从全失能状态逐步恢复至半失能,真正实现了“小病不出村,预防在基层,健康有人管”的民生愿景。
在高沙村,叶永红的日常始终被忙碌填满。白天,他在村卫生所坐诊,耐心为前来就诊的村民诊疗;夜晚,他则把精力投入到慢性病管理中,上门为老年患者监测病情、指导用药。村卫生所辖区内,有91位高血压患者、14位糖尿病患者、3位精神疾病患者,还有25户脱贫帮扶对象,加之村里外来人口较多,医疗服务任务十分繁重,但叶永红从未有过一句怨言,始终面带微笑、细致周到地服务每一位村民。为了让乡亲们在需要时能随时找到自己,他的手机38年如一日保持24小时开机,无论是深夜熟睡、饭中用餐,还是节假日团圆,只要接到求助电话或敲门声,他都会立刻背起药箱出发,风雨无阻。
1991年深秋的一个夜晚,熟睡中的叶永红被一阵急促的拍门声和呼救声惊醒。“叶大夫、叶大夫,快救救我儿子!他额头滚烫,还时不时吐血,您快想想办法!”村民焦急的呼喊声中满是绝望。叶永红来不及多想,立刻跟着村民赶往家中,经仔细诊断,确定患者小陈患上了发病急、病情重的钩端螺旋体病。他当即果断采取急救措施,为小陈输液、配药,全程守在床边监测病情。得知小陈家境贫困,无力支付医药费,他当即表示:“先治病要紧,医药费的事不用愁。”之后的一个星期里,叶永红不仅自掏腰包为小陈购买药品,还在村卫生所腾出一间房间,亲自照料小陈的饮食起居与治疗,直至其完全康复。康复后的小陈激动地握着叶永红的手说:“我的命是叶医生救的,若不是您,我们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

诚信为本 医者仁心护民生
“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,不让患者多受一分罪。”这是叶永红从医38年来始终坚守的座右铭。他始终以诚信为本,坚持开“良心药方”,频繁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,对困难患者主动减免医药费,用真心实意对待每一位就诊群众。
在他诊治的近10万人次患者中,不少人都曾感受过他的医者仁心:无力返乡的瘫痪父子,被他收留在家中免费治疗,还获得了生活资助;患风湿性脊柱炎的村民老周,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治疗费用,叶永红主动上门免费诊治、配送药品,一坚持就是好几年;下岗职工老冯身患重病,家庭生活陷入困境,叶永红不仅全额减免了他的治疗费,还时常送去生活用品,帮他渡过难关。
作为村里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“家庭医生”,叶永红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。他为每位脱贫户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,定期上门为他们测量血压、血糖,耐心指导合理用药和健康饮食,直到每位村民的健康指标都控制在稳定范围内。“叶大夫天天来给我量血压,比亲子女还贴心!”脱贫户龚大爷握着叶永红的手,由衷地赞叹道。脱贫户姚大婶也深有感触:“以前有个头疼脑热,得拄着拐杖走两里地去村卫生所。现在叶大夫直接上门服务,不光看病,还教我们怎么吃、怎么锻炼,家里顿顿照着他给的‘低盐食谱’做饭,全家身体都舒坦了。”在他的不懈努力下,高沙村脱贫户及监测对象的慢性病管理率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00%。
2024年夏天,叶永红在整理30多年来的行医处方时,发现了300余张村民赊欠医药费的单据,累计金额超过1万元。这些账单中,多半来自常年患有慢性病、缺乏劳动能力的脱贫户,当年看病时实在无力支付费用。看着这些泛黄的单据,叶永红没有丝毫犹豫,当着家人的面将所有账单付之一炬。他说:“这些乡亲们日子过得不容易,烧掉旧账,让大家没有心理负担,轻装前行,我心里踏实,乡亲们心里也踏实。”村民们得知此事后,无不深受感动,纷纷提着自家种的蔬菜、水果前往诊所致谢,却都被叶永红婉言谢绝。
如今,58岁的叶永红两鬓已添白霜,90岁的老范仍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安享晚年。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他在这个平凡而艰辛的岗位上坚守38年时,叶永红笑着说:“当年的承诺,既是对老范、对乡亲们许下的,也是对自己许下的。”谈及未来,他表示,只要身体允许,就会一直坚守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,把余下的职业生涯继续奉献给基层医疗事业,用毕生所学和全部精力,守护好全村乡亲的健康。
本文内容转载自:晨报之声,原标题《【一诺守乡野 仁心护民安】——江西浮梁乡村医生叶永红的38载坚守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