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生活网

云深不知处,茗香自天来

要闻 来源:晨报之声 30908℃

四明湖畔:千年瀑布仙茗的禅茶真韵

庞天录寻茶四明:山水之间的灵芽

沿通途路向西行驶约一小时,便抵达四明山腹地的四明湖畔。这里群山环抱,云雾缭绕,空气清新如洗,白水冲瀑布飞泻而下,四明湖水杉湿地倒映天光,构成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。而在这片灵秀之地,孕育了中华文化名茶——余姚瀑布仙茗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瀑布仙茗不仅承载着四明山的自然精华,更延续了千年的禅茶文化。 仙茗之源:陆羽笔下的千年贡茶

宁波的茶文化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河姆渡-田螺山文化时期,而瀑布仙茗的正式记载则始于唐代。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中盛赞:“浙东,以越州上……余姚茶产瀑布泉岭,曰仙茗,大者殊异。” 这短短数语,让“瀑布仙茗”名垂茶史。 四明山独特的小气候——海拔400多米,终年云雾缭绕,土壤肥沃,昼夜温差大——造就了茶叶丰富的内含物质。宋代诗人戴表元曾赞其“味甘如乳色如银”,而明代黄宗羲更在诗中描绘采茶盛景:“檐溜松风方扫尽,轻阴正是采茶天。” 禅茶一味:仙茗与佛道的千年因缘

瀑布仙茗的传说始于汉代。相传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茶,遇仙人丹丘子赠以大茗,遂名“仙茗”。而佛教的传入,更让茶与禅结下不解之缘。 宁波自古为浙东佛国,天童寺、阿育王寺等名刹林立。禅宗讲究“以心传心”,而茶则成为修行的媒介。唐代高僧百丈怀海制定《百丈清规》,将饮茶纳入寺院仪轨。宋代日僧荣西两度来华,从天台山、天童寺习得茶道,归国后著《吃茶养生记》,被尊为日本茶祖。 “禅茶一味”的境界,让茶从日常饮品升华为精神载体。饮茶不仅是味觉享受,更是心灵的澄澈与自然的共鸣。 仙茗今韵:古法传承与时代创新

20世纪70年代,绝迹百年的瀑布仙茗恢复生产,1980年获浙江省一类名茶称号。如今,茶人严格遵循传统工艺——采摘一芽一、二叶,经杀青、轻揉、理条、炒干四道工序,尤其以“二青理条”塑造其纤细苗秀的外形。 同时,瀑布仙茗创新推出“三色四字”系列:金韵(黄茶):卷曲如螺,金色悦目,滋味醇鲜回甘; 雪韵(白茶):绿翠镶金,香气鲜爽,叶底显白; 针形绿茶:条索紧直,嫩香持久,汤色清澈。 为弘扬茶文化,余姚市连续举办多届“瀑布仙茗斗茶会”,让千年古茶焕发新生。 一杯茶里的四明山水。瀑布仙茗,是四明山的馈赠,更是千年禅茶文化的活态传承。从陆羽的推崇,到禅寺的茶仪,再到今日的品牌振兴,它始终承载着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灵性。 在这青山碧水间,品一盏瀑布仙茗,茶香氤氲,仿佛能听见白水冲瀑布的流水声,与千年前的禅茶清音共鸣。正如古人所言:“本是千年益寿物,今朝复得传美谈。”

本文内容转载自:晨报之声,原标题《云深不知处,茗香自天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